close

2009-11-2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行政院長吳敦義接任後,如果說有什麼施政主軸,當然就是「庶民經濟」。一開始,經建會受命研議庶民經濟指標,瞎忙一陣之後,發現舊有經濟數據略做組合即可呈現,新聞也就銷聲匿跡了。

 現在,行政院又要求各部會彙整相關業務之庶民埋怨,但在各部會送件之後,又被吳揆全數退回,要求改進。隨後,部分媒體又開闢庶民怨懟平台,彙集各類民眾陳情。在台灣民粹氣氛醞釀加溫之下,原本一句宣傳性高於實質性的政治語言,竟然逐漸假戲真做,恐怕到了該批評導正的地步了。

 吳院長強調庶民,當然有其正面意義。庶民感受是真實的、貼切的、不加包裝矯飾的,也是政治人物最該關注的。但是不必諱言,庶民思考也有其重大局限。一般而言,庶民對於即時的、生活的點點滴滴較易產生制約式的反應。但是就財經政策而言,其所強調的面向往往卻是未來前景、總體規畫,甚至是謀略布局。這些政策面向,都不是平民百姓之所擅長。如果整天叫官員做庶民式思考,我們不得不開始擔心台灣未來的產業前景。如果除此之外還要再推個五千億規模的消民怨計畫,再冠上「旗艦」之名,那就接近民粹式的走火入魔了。馬總統除了情義相挺之外,是不是也該適時提醒呢?

 庶民思考的極端對比,當然就是中國大陸習以為常的中央極權規畫。我們當然不欣羨對岸忽而宏觀調控、忽而家電下鄉的威權政策作風,但就產業經濟效果來看,他們的縝密規畫思考絕對也有其可取之處。我們用十一月廿四日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將它與台灣的情況相比,就能看出端倪。

 溫家寶指出,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就會貽誤時機。他表示,這些戰略新產業必須要掌握關鍵技術,具備市場前景,低度消耗能源,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這些理論概念,大概不是庶民所能分析的吧?根據這些概念,中國大陸遂擬定了能源、材料、醫藥、信息網路、海洋開發等七項新產業,並擬定政策開始推動。

 中共所提的七項新產業,其實有若干是與台灣相重疊的。行政院半年前所提的六大新興產業,其中就有能源、有生技製藥;而總統府日前建議發展的服務業項目,也有與信息網路相關者。往好處想,兩岸殊途同歸的努力,或許有互補互利的合作契機。往壞處想,萬一雙方的發展是零和競爭,則台灣面臨對岸同步競逐,對方強調整體戰略,而我方卻沉溺在個體庶民的制約反應之中,前景堪慮。

 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有人在管嗎?各部會幕僚都埋首在庶民民怨的考題中,還能做前瞻思考、政策研擬,甚至與對岸的產業做戰略鬥爭嗎?不論是行政院的六大新興產業或是總統府的九大服務業,目前似乎都是談的多、做的少,會議多、政策少,停擺的多、向前的少,口號與廣告多、進展與實質少。這些推動遲滯再加上中共集權強勢的行政風格,我們真要為台灣的產業前景憂心。以台灣民主多元、立法掣肘的現況,即使行政院卯足勁拚,都未必能贏得過對岸,更何況在現在這「民粹當道,庶民抬頭」的氣氛之下呢?

 官員驕傲,高高在上,當然是不對不好。閣揆貼近民意、體會輿情,當然也值得嘉許。但是我們要鄭重地提醒行政院:國家政策除了具體基層的民意,還有抽象整體的政策;除了制約立即的反應,還有謀略通盤的規畫。體貼民意可以使為官順利,卻不能開創新局;能夠保當下政通人和,卻難以謀子孫幸福安康。六大新興產業喊了七個月目前還諸事未成,吳揆要求各部會「舉一反三創新」,有這麼容易嗎?國家級的產業政策,是這麼簡單的東西嗎?

 庶民這個,庶民那個,我們都聽懂了,官員的皮也都繃緊了,輿論鼓掌手心也都拍紅了。夠了吧!能不能請經濟部與經建會好好坐下來研議一些超越制約反應的政策呢?能不能在民粹式輿情彙報之外,也定期給我們一些六大新興產業的規畫進度報告呢?吳院長非常英明,但台灣人民也「不會那麼白痴」。

-----------
研考會透過電話民調了解的民怨,還包括占用騎樓道路或車位、毒品充斥、流浪狗及狗大便問題、老人長期照護費用過高、交通違規拖吊過於嚴格、公共廁所不乾淨、幼兒托育不安全、身心障礙設施不佳、風景區保護區老舊房屋整建困難及公共設施休閒太少等。民眾的開放性選項統計中,民怨積分的第一名為「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第二則是油價過高,第三為垃圾問題。

如果這些,是我們經濟部行政院施政的主要目標,而且還要透過調查才知道的,那我只能說:
1.我們的官員都不是人,都是天上的仙,所以生活中都不會遇到這些事情
2.任何人都可以當官員,因為看到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基本上跟里長差不多,然後里長也不太需要什麼特別的專業還有腦袋
3.台灣越來越朝社會主義走了
4.總結一句:有錢就沒有抱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slie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