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22600508,00.html

【彭蕙仙】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那天,肯亞萬人空巷,徹夜狂歡;《貧民百萬富翁》勇奪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導演大獎的當兒,印度貧民區的兒童們,整個村落守著一台電視熬夜歡呼。

 當然,即使歐巴馬貴為美國總統,大概也很難預期美國的外交政策從此會對肯亞「另眼相看」,肯亞,也很難因為出了一個「肯亞之光」就從此「國運昌隆」;同樣的,印度的貧民窟也不會因為西方電影圈靈光一現的關懷而從此消失。歐巴馬、《貧民百萬富翁》,都太遙遠了,對改變或者改善在地的粗礪現實,並沒有太多實質的意義,因此,人們也不必抱以過多的期待。

 以安迪.沃荷的「十五分鐘Show Time」看待這些虛幻榮光,或許有點殘忍,但對渴望被注意、被關心、甚至於「鹹魚翻生」的人們來說,這種冷冽的理性,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至於跌入另一種「用過即丟」的自憐悲情裡。也提醒自己毋需和那些高高在上的美麗裝「麻吉」,交淺言深,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事實是,你們仍然處在兩個世界裡。這兩個世界因為歐巴馬、因為《貧民百萬富翁》,或許有了短暫的交集,但不會互放光亮;那幾個走過紅地毯的印度小孩總要回家,等在家裡的不會是衣香繽影,而是家徒四壁的光景。

 站在「第一世界」觀看的佛里曼,曾以「世界是平的」的角度,讓「第三世界」的印度在國際經濟價值鏈上,成為新的焦點,他眼中的外包聖地印度班加洛正是平了的世界的起點。但是在印度裔作家雅迪嘉的眼中,班加洛卻是「世界的確不是平的」的具體證明,班加洛的印度人因為幫美國人做事,就自覺高人一等、有了明顯的傲氣。

 很顯然的,佛里曼看到的班加洛和雅迪嘉看到的班加洛,並不相同。當佛里曼說「世界是平的」的時候,他掛心的是,班加洛會搶走多少美國人的飯碗?請注意,飯碗是從美國人手中「搶」過來的哦。

 雅迪嘉看班加洛,卻充滿反諷冰涼,出身貧民區的巴蘭竟然必須用殺死僱主的決絕手段才能脫離貧窮、加入班加洛的外包行列,成為顛倒生活配合美國人作息的外包企業 ──在一個窮人的命運早成定局的社會裡,機會散發出的致命誘惑,為貧富不均的森然秩序舖排出人性善惡模糊的空間,這是小說動人的地方;然而,即使說的是一個力爭上游的故事,西方世界看貧民窟,始終也就只是貧民窟吧,否則他們豈敢用貧民狗(slumdog)來形容呢?

 熱鬧過後,回到現實,歐巴馬畢竟不是肯亞總統,笑傲好萊塢的電影也不是印度貧民的救贖。不論是哪個社會所遇到滯礙困難,都不會因為有了「XX之光」就從此改觀;趁早打消「沾光」的癡心妄想,問題總得自己解決。忘了那些遠方的美夢吧。(作者為部落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slie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