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9020900094,00.html
* 【陳長文】
討好,以及因著想討好別人而不敢說出真話。這樣的現象,在重視「人情事故」的華人社會,似乎是個常態。這樣的現象構成了社會進步的阻礙,因為當我們為了討好別人,而選擇靜默地看著不對的事情在身邊發生,就等於縱容不公義的事情傷害我們安身立命的社會家園。另一方面,這也是另一種對自我的壓抑與扭曲,久而久之,甚至乾脆放任自己被不公義的人或事所同化,使自己也成為傷害社會的負面力量。
這樣的難處,在經濟低盪的時代,尤其對年輕的朋友來說,會特別凸顯。畢竟,在找工作相對變得困難的此時,如果討好別人可以得到一份工作;或者反過來說,不討好別人可能會失去一份工作時,年輕朋友到底該討好還是不討好呢?
其實,我沒有把握的答案。最多只能說在討好與不討好之間,最基本的道德尺度仍然要拿捏好。對年輕的朋友我可能沒有好答案,但對和我相近世代、年長的朋友,我卻可以篤定的說,不管以前有沒有討好別人,從現在開始,說心裡想說的真話、做真正想做的正事吧。
最近讀韓弟(Charles Handy)所著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書中有句話很真切:「隨著年齡漸增,你希望討好的人越剩越少,因此,還不如按照自己的了解去說真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只花時間跟那些你看重的人相處。」這句話除讓一般人反思討好與做真我的區別,更適合那些在年紀上邁向人生的後半段,但卻正處在權力巔峰或傲人財富的政府官員與企業家們參考。
在某方面,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與權力的人,是應該要感到欣慰的。並不是為了所擁有的而欣慰。而是擁有這些資源與權力,就等於擁有更大的機會,透過資源與權力,去做很多的改變,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遺憾的,這些寶貴的機會,卻時常在權力者的手中白白的流失。
為什麼有些權力者不能好好把握難得的機會,去服務社會呢?這背後結構性的原因值得探討。
看起來,擁有資源的權力者,他能做的事情很多、擁有的決定權也很大,興善或為惡好像只在一念之間。但往往,這些權力者最大的制約,其實是來自於他自己的行為慣性。
大多數人是經過無數次淘汰與競爭而漸漸地擁有權力。而那每一次的競爭與淘汰,其實都像是一個性格的篩子,逐漸地篩除掉人的某部分性格。例如,太剛直而較不鄉愿妥協的人,可能會因為容易得罪人,而出現「逆淘汰」的現象。如果這是一種「性格淘汰」的類型,那麼,在性格的天平上,擁有權力的人就容易向鄉愿而不是敢言的方向傾斜。
那麼,這是不是必然代表悲觀結果,也就是,權力者過去的性格慣性使得他擁有權力,而這樣的性格慣性,也將必然的限制他,使他無法作出與以往慣性不同的改變與革新?我認為未必,特別是對正處在權力巔峰的人,其實是存乎一心的。關鍵仍在於,權力者如何看待手中的權力,願不願意對自己有所要求並做出改變?
說穿了,邁向權力巔峰的人,大多都已進入人生下半場。就算年輕時有所妥協、有所討好,也該收起了。在人生下半場中,應為自己心中的聲音而活,應該要說自己心中真正相信的話,應該要依照良知做真正該做的事。如果說,過去討好別人是為競逐權力。那麼,現在權力既已取得,討好的藉口不就也同時消失了嗎?
最後,登上權力巔峰的年長朋友,如能放下討好與鄉愿慣性,依真我做真事,多引導社會向好的一面質變,那麼,年輕的朋友不但可得到更多的示範,也會因為社會有較好價值環境,而減少那迫於現實、違逆真我的無奈討好與鄉愿。登上權力巔峰的朋友,您以為呢?
- Feb 09 Mon 2009 10:24
天堂不撤手:手說真話做真事 找回正面價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