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孩以後,好好好喜歡這篇文章: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84&view=full&time=1343703969313
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記得06年剛進明基,公司在辦徵文:感動是什麼?
我寫的是:感動就是不問為什麼的陪伴。
老公一路走來,話少或話直到有時我很氣,但就是陪著我.不會因為我生病或就想發脾氣把我丟掉.
見景生情.好溫暖的意境.父母不要變成見景生恨的來源.
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
我是真的不會養植物Orz. 不會開花的我看也看不懂.還好我老公很有耐心也不急,可以養得活。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跟我想的一樣!
圖說:看著不同方向的父與子(?)
留言列表